重庆家教网报道: 媒体报道,不久前,80多岁高龄的词坛泰斗乔羽指出,近年来新歌创作的数量不少,但许多歌曲的质量却并不高。我们缺少那种一听就让人感到振奋,并且能够流传的歌曲。漫画:李晓宜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回忆,在上世纪80、90年代,重庆、重庆的一些流行音乐排行榜权威性很高。当时全国音乐DJ们也都齐心发展中国音乐,在节目里抵制质量差、低俗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创造了流行音乐那段辉煌的时期。金兆钧认为,当下政府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给创作人合理的收益分配,取缔不健康音乐及盗版行为,推动行业自律,重建有公信力的歌曲排行榜。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谭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乐坛关注度最高的歌曲排行榜统计结果显示,爱情歌曲占93%,公益歌曲、励志歌曲占7%,爱国歌曲则一首都没有。上榜情歌中,体现积极健康爱情观的不到20%,大部分是无病呻吟、苍白空洞的内容,有的甚至鼓吹快餐式、买卖式爱情。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公众对当下流行的爱情歌曲的热议。
为什么流行歌曲几乎都是爱情主题?这对青少年会有什么影响?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新闻中心,对4006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6.2%的受访者坦言当下流行的爱情歌曲总体质量差,其中28.9%的人认为“非常差”;仅8.8%的人感觉质量好。受访者中,70后占36.3%,80后占23.9%,90后占3.4%。
95.1%受访者感觉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爱情主题
河南郑州市民刘红琳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疯狂的追星族。“每天都在哼唱那些情情爱爱,小小年纪怎能不受影响?想让她听健康向上的歌,可市面上太少,她也根本不喜欢,做家长的能不急吗?”
调查中,95.1%的受访者感觉,当下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爱情主题。77.7%的人认为,当前流行情歌颇受青年欢迎。
为什么现在的流行歌曲都是爱情主题?调查显示,56.7%的人认为是“与整个情感孤独的社会背景有关”,53.6%的人觉得是由于“创作者为迎合市场,倾向于创作情歌”,36.7%的人指出是“创作者为迎合排行榜的评价口味,倾向于创作情歌”。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爱情主题歌曲较多是因为从古至今,情歌一直是音乐发展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创作人对于生活其他方面关注不够。
知名乐评人郭志凯认为,爱情歌曲更容易被青年接受,走红几率很大。而创作其他题材歌曲难度较大,“最快的爱情歌曲创作,5分钟之内就能写完”。
“根本原因在于转型社会的大背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微博)副教授马德峰表示,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众面临更大的生存和精神压力,难免有时会心理失衡、情绪紧张,情歌在很大程度上能慰藉人的空虚、满足人在情感孤独时的心理诉求。马德峰还指出,情歌的自身特点迎合了青少年对异性、爱情朦胧想法的需要,“可以说,流行音乐就是青少年的音乐”。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蕾教授认为,青少年喜欢流行情歌还与从众心理有关。不少青少年看到同龄人热捧情歌,害怕自己懂得太少没面子,于是做出喜欢情歌的姿态,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也助长了爱情歌曲的泛滥。
业内人士:国内流行音乐的急功近利已让这个产业濒临崩溃
贵州遵义80后市民罗福兴说,过去大街小巷都在放“小虎队”和“四大天王”的歌。但现在很少能听到出色的专辑,许多明星只是昙花一现。
“2004年~2012年8年间,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但真正的优秀作品有几首?很多港台艺人出唱片很谨慎,从作品的选择到包装、推广,都认真地把工作做到最细。大陆这边则是一拍脑门儿就干,怎能产生优秀作品?”郭志凯说。
目前爱情歌曲存在哪些问题?64.9%的人认为是“无病呻吟,苍白空洞”,63.0%的人提出“经典情歌较少,很多都是短命情歌”,57.4%的人指出是“格调和取向呈庸俗化倾向”,47.4%的人表示是“文学美感度较少”,另有40.7%的人觉得是“内容单一,千篇一律”。
“这与目前急功近利的中国流行音乐产业有关。”郭志凯说,当前越来越多人拿音乐当生意,今天做完歌,明天就推广,后天走红就收回成本,赚完一把,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郭志凯认为,国内流行音乐的急功近利,已让这个产业濒临崩溃。一方面,很多歌手和制作公司“金钱至上”,不在乎歌曲质量,用“电脑+人声”搞定一切,吉他、贝斯、鼓等传统的东西全部不用,声音也无所谓好听与否,只要节省成本就好,经常1000元就能出一首歌。另一方面,不少歌手存在畸形走红心态,对创作人只有一个要求:要既好听又卖座的歌曲。内容、格调、取向、美感都无所谓,哪怕被骂都行。
这些粗制滥造的歌曲又是如何被推向社会?郭志凯表示,“很多垃圾音乐是被某些通信运营商强制推销给大众的。在他们的刻意引导下,很多消费者会以为移动商推荐的都是当前最红的歌曲,跟着关注起来。这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马德峰认为,现在的创作人已蜕化成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再是艺术的创造者,更不是审美理想的表达者。当流行音乐开始批量生产,呈现明显的标准化与世俗化时,情歌创作也将告别过去的对“崇高理想与爱情”的追求,转变成只追求销量的商业文化。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甚至造成社会主流观念的歪曲。
马德峰说,千篇一律的情歌也弱化了音乐表达感情、传播思想的作用,与目前推崇的多元价值取向不符。大部分情歌基调过于灰暗,主题边缘化倾向严重,旋律歌词雷同,试图通过精美包装刺激眼球。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很难再现,市场上都是快餐式音乐、短命情歌,这会给流行音乐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威胁。还会导致青少年的艺术欣赏品位下降、审美价值庸俗化,甚至冲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漠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调查中,85.2%的受访者指出,现在不少爱情歌曲格调不高,甚至鼓吹一夜情、快餐式爱情、买卖式爱情,影响青少年成长。其中56.9%认为这种影响很大。
74.3%受访者建议创作更多公益励志歌曲吸引鼓励青年
上周末,重庆某公司白领李晨与好友K歌。两个小时下来,李晨发现大家唱的都是情歌,而且内容消极,在座的人都沉浸在哀怨的情绪中。“咱们换个心情,唱点别的吧?”李晨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后来有位朋友唱起陈奕迅的《Shall we talk》——“孩童只盼望欢乐,大人只知道寄望,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体恤对方……”讲述亲情的歌词引起大家共鸣。李晨觉得,“很多其他主题的歌曲也常常让人感动,像《水手》、《我的未来不是梦》、《隐形的翅膀》、《追梦人》等。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歌出现,80后会非常欢迎。”
一名自称“长久期待优秀青少年歌曲的人”的民意中国网网友说,优秀情歌并不是毒草,也不是靡靡之音,喜欢情歌也无可厚非,但创作题材理应多样。创作者应肩负社会责任,创作更多思想艺术兼顾、适应时代需要、受青少年喜爱、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
公众希望流行歌曲更关注什么?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励志”(76.1%)、“亲情”(69.7%)、“友情”(62.4%)。接下来还有“爱国”(52.8%)、“公益”(51%)、“社会现状”(38.6%)、“时事”(13.7%)。
调查还显示,74.3%的受访者建议创作更多公益励志歌曲吸引、鼓励、引导青年。
金兆钧认为,当下政府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给创作人合理的收益分配。要加强对流行音乐的监管力度,取缔不健康音乐及盗版行为,规范流行音乐市场。
“还要推动行业自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也非常关键。应重建权威的、有公信力的歌曲排行榜。”金兆钧说,在上世纪80、90年代,重庆、重庆的一些流行音乐排行榜权威性很高,会根据歌曲的质量、受欢迎程度进行排行。当时全国音乐DJ们也都齐心发展中国音乐,在节目里抵制质量差、低俗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创造了流行音乐那段辉煌的时期。
王蕾建议,大众传媒及学校教师应培养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青少年远离不健康音乐影响,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辨别优劣作品。
郭志凯呼吁音乐从业者将“良心”二字写好。推出作品时应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良心。有了全体音乐从业者的支持,中国流行音乐才会有大作为。音乐不是生意,不是赚钱工具,也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音乐还是一门艺术,能给人的精神与心灵带来更多力量。
对于流行歌曲,调查中,66.2%的人希望强调音乐应源自心灵,用高雅作品去影响人;50.1%的人呼吁创作更多其他主题的歌曲;40.5%的人建议调整现今歌曲排行榜的评价标准;40.5%的人期待给予相应的引导政策;36.9%的人认为应鼓励更多创作者尝试其他主题歌曲。更多请浏览重庆家教网资讯中心:www.cqqhjj.com
编辑者:重庆家教网(www.cqqh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