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启航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付款方式 加盟

90后成留学主力军 六社会人士想去美国读书


来源:重庆家教网 日期:2012-8-7

  重庆家教网报道: 宿舍里,中国学生围在一起打麻将;在禁烟宿舍里,很多中国学生聚在一起抽中国烟;派对舞会上,女学生身着修长的露肩礼服,脚踩缀满水钻的细高跟鞋,膝盖微微地弯曲着……

  “不知身在何方”,由美国女孩、俄亥俄大学视觉传播专业研究生黛西·霍尔多夫拍摄的这组照片在今年美国大学生摄影年赛中获奖,却给不少中国家庭带来震动。真实的留学生活,都是这样吗?在海外的留学生虽然有“数量”上的保证,但谁能来确保他们的留洋“质量”呢?

  当下留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留学教育已成为传统教育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人才输出端口,无论最终被贴上了“人才”标签的留学生选择哪个出口,从“走出国门”到“走出国外大学校门”的每一步,他们要思考与面对的问题始终是: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十八岁出国最合适

  39.1%的受访者认为出国留学最佳时段在“大学本科阶段”,20.8%的受访者认为在“高中阶段”

  “他们被扔到这样一个文化融合氛围并不理想的地方。在这里,通向文化交流的桥梁并不多。”黛西曾对中国媒体记者坦言,通过“不知身在何方”那组照片,她试图表达的是,那些中国学生即使身处俄亥俄的雅典小城,却仍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在她看来,那些学生并未完全适应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更倾向于中国式生活,但又不可避免地被这些经历改变,于是游走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经验和美国小镇没有约束的生活中。

  在这位美国女孩的眼中,中国很多父母为儿女留学花高价,希望儿女学有所成,前途无量,但这些孩子们被迫学习异国文化,从父母那里感到的压力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

  本科生尚且需要面对这样的压力,留学大军中年龄层次、文化水平更低一些的高中生、初中生,或者是小学生呢?他们会不会遇到类似的尴尬?

  “刚到美国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都会特别疑惑地问自己,我到底来自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的爸爸妈妈哪里去了?”去年3月,17岁的张晨还坐在武汉市的一所重点中学里上课、读书,而半年以后,他竟在“不知不觉”中坐到了大洋彼岸的课堂里,而这一切,都是父母为帮他避开高考(微博)这座独木桥而“积极运作”的结果。

  出国留学的最佳学龄段应该是在什么时候?

  2012年“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39.1%的受访者认为出国留学的最佳时段是在“大学本科阶段”,20.8%的受访者认为是在“高中阶段”,17.3%的受访者认为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10.3%的受访者认为是在“初中阶段”,8.7%的受访者认为是在“小学阶段”,而仅有3.7%的受访者认为是在“博士研究生阶段”。

  《小康》调查同时也在新浪网推出,在受访者群体更为年轻化的网络调查中,选择“大学本科阶段”的同样最多,占比36.1%;但略有不同的是,选择“小学阶段”的排到了第二位,占比“高达”22.3%;接下来依次是“高中阶段”(18.7%)、“硕士研究生阶段”(12.1%)、“初中阶段”(8.8%)和“博士研究生阶段”(1.9%)。——可见,在年轻人的观念中,留学还是“要趁早”的。

  重庆市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师孙丹接触到的学生中,小学生、初中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的目标都是直指留学,“在年轻的父母看来,留学是下一代孩子们的必经之路,所以要早作打算。”

  7月初,全球中国联接第四届亚洲峰会在北京大学(微博)举行,在“高等教育体制及其创新”小组讨论中,Zinch中国区总经理黄莹表示,她从Zinch的业务中发现了两个趋势,一是根据官方统计,在中国 “想要赴海外学习的人”数量在以每年25%的速度快速增长;二是这一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定居于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外籍专家和节目顾问莫大伟也发现,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微博)认为“钱可以解决所有事情”,因为不想让孩子辛苦地“参加高考”,便花很多钱让孩子上特殊高中或者干脆去美国读高中以便提前适应美国的教育体系。

  对于这种做法,刚刚出版了《为什么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一书的北京林业大学(微博)副教授路军却并不完全赞同,“不少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在一个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体系里面挣扎,既然大学要到国外去上,就不如早一点融入西方社会,可能孩子的成长会更自由、快乐,身心发展会更健康。这就忽略了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如果孩子年龄小,中国文化根基还没有打牢,自我认同、价值观、行为方式等还没有定型,就突然进入另一种社会模式,他可能很快就会被西方文化全面洗礼,进而导致自我认同的尴尬,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有一种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路军举电影《李小龙》中的一个场景为例:李小龙获得了美国国籍,找了一个美国女友,但是他的准丈母娘不接纳他,他很生气、不解,他女朋友的母亲解释道:“You are the U.S.A. citizen, but you are not American。”(你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但你不是美国人。)

  “很小就走出国门,去国外留学的孩子,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尴尬,人们把一部分留学生称作‘banana(香蕉)’,黄皮白心,他的外貌是黄种人的,而内心、价值观、行为方式却完全被西方社会同化,这属于一种严重的文化放逐,是个人的尴尬,把他们送出去的家庭也会面临尴尬。”在路军看来,哪个学龄段最适宜出国留学,不能简单地仅从教育本身来看,还得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赞同大部分人的观点,在本科阶段出国留学还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十八九岁的孩子的中国文化根基比较牢固了,对文化的断裂危险就会大大降低。”

  名片上印着“让900所海外名校找到你”的黄莹,在Zinch中国所做的工作是帮助海外的学校,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学生。因为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很多海外学校欢迎中国学生去他们那里学习,但却不知道如何吸引中国学生。

  在“寻找学生”的过程中,黄莹接触了不少年龄在40岁左右、有不错的经济能力的家长。他们也认为孩子越早出国,适应能力就会越强,而且提前去国外读高中,进入排名比较靠前、名气比较大的高校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黄莹告诉《小康》记者,这些虽然都是事实,但她还是建议本科阶段再出去留学,因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也非常值得学习,“如果准备提前出国,孩子年龄较小,就要综合考虑孩子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程度,如果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留学时间稍晚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选择合适的留学生活。”

  六成人想去美国读书

  “周围到处都是好机会,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我和我最感兴趣的?”

  两年前,《小康》杂志曾收到一封“斯坦福来信”(详见2010年9月1日出版的《小康》杂志“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栏目),来信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年级学生舒夷白。2008年秋天,当时在清华大学(微博)读大一的她决定申请美国大学2009年秋季的本科入学,最终她被位于加州,与哈佛、耶鲁齐名的私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了。她说,那一年,她的视野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被改变了。

  现在,舒夷白已经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了,攻读经济学位所需要的180个学分,已经基本修满。之后,她可以申请毕业,也可以留在学校再多学几门课程。回顾三年来的留学生活,这位从小到大一直都很优秀的女孩说,她最大的体会是:在国外要独自面对、处理很多事情。尤其在美国的高校里,几乎周围的所有人都会鼓励你,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那是一种鼓励自信、鼓励创造力的文化,即便是你眼中、心目中的‘大人物’,也乐意真诚、平等地和你交流,很开放,也很包容,人与人之间也比较容易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在这种与中国“谦虚、低调”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舒夷白也独自面对过一些相当难迈过的“坎”。在她看来,语言和文化都不是她最在乎的,“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并不难克服。”舒夷白说,“让我困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是,我的周围到处都是好机会,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我和我最感兴趣的?”

  舒夷白眼中的“好机会”,有的是学习方面的,更多的是社会实践方面的。现在的她,正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地在做一个教育类的项目,“去年我有过和其他人合作类似项目的经历,今年恰好有一个斯坦福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支持的项目,我就申请下来了。” 舒夷白想让准备留学的中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提前了解美国大学的文化。

  斯坦福的讨论课让舒夷白获益很多,因为体验过中美两种教育体系下完全不同的课堂环境,舒夷白更希望把美国课堂那种需要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品质带给中国的学生,所以通过这个项目,中国学生可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两周的体验。当然,在宣传、招生、教学等一系列过程中,舒夷白也并非“独立”完成,她需要合作,“我得到了系主任的支持,又请了大一时给我上人文课的一些老师,我们一起来合作这个项目。”而在做这个项目时,她同时又体验到了什么是所谓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并不是要求你成为一个团队中最耀眼的人物,你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和其他人也合作得非常好,也是一种领导能力。”舒夷白说。

  求学于美国西岸的舒夷白在三年间收获了知识、自信、创造力、领导力等等,而已经毕业于美国东岸的顶级研究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王林,则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概括自己的留学收获与感受,“收获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大的收获在于长了不少见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或许,这些留学生们的学有所获与学有所成,就是吸引更多后来者走上留学之路的原因之一。《小康》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认为,最理想的接受教育的地点是在国外。而排在“中国人最心仪的十大出国留学地点”首位的则是美国(63.9%);排在第二位的英国(37.2%)则比美国少了26.7个百分点;排在第三位的是加拿大(25.1%);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国家新加坡(23.1%);澳大利亚(20.1%)、德国(18.9%)、法国(12.8%)、日本(12.2%)、韩国(7.6%)、新西兰(7.3%)则分别排在第五至十位。

  王林现在的身份是志远天翔留学咨询公司总经理,据他介绍,请他们公司帮忙留学申请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想去美国,想去英国、加拿大留学的则各占20%左右。“这三个国家的几所顶尖学校的门槛,都还比较高,想去加拿大的人多是因为加拿大不仅教育质量不错,而且移民(微博)相对容易,尤其欢迎高学历人才;选择新加坡可以离家稍近一些;澳大利亚对入学的把关不是特别严格,属于比较容易申请的;德国则是在学费方面比较有优势,基本上可以免除学费,只是需要考德语;选择去法国的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要学法语的,一种是想读商学院(微博)的,因为法国的商学院很不错。”王林说。

  黄莹则认为,若是《小康》调查的时间再提前几年的话,结果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早些年,去英国和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更多一些,美国签证政策放开后,才成为了留学的热门国家,当然,美国的优势是创造性比较强,工作机会也比较多。”更多请浏览重庆家教网资讯中心:www.cqqhjj.com

编辑者:重庆家教网www.cqqhjj.com)